現在讓我們來看一看,這位書裡面的「總裁」的員工,對於自己的老闆以及公司有什麼樣的想法。
Simon:
在心橋三年多(編按:本文是2008年前完成的),是我人生很特別的時期。因為在之前,我換了好幾個工作,終於在國內的汽車大廠找到一個比較舒服的工作。
當時,我人生尋求已久的目標得到之後,生命的價值、生活的品質這類的問題,在我腦海裡逐漸擴大。
即便在汽車業,仍然很挑戰我的做事能力,我也知道那樣一份工作足以解決在生活上食衣住行的基本要求,而且往後的二十年,應該可以不用像在電子業那樣,隨著股票指數的漲跌而起起落落,這多令人感到安定啊!
試想,公司這麼穩,生命的藍圖雖然不大,但也足以在親朋好友面前炫耀炫耀,講著自己在工作上的專業,挺胸抬頭大聲說話。
我要誠實地這麼說:儘管外界的人說我有多好、有多棒,但若自己心裡頭不那麼認為。對我來說,回應他們的恭維,最多就是虛偽地表示謝意,傻笑一下;那實在沒什麼意義。而且那種感覺,自己會是相當敏感的,就像如果自己不快樂,就算外界多麼的瘋狂有趣,自己也不會相信這世界是有趣的,而且沒有人能說得動我。因為我的感覺怎樣,那才是最真實的。
在台灣,乃至於全世界流行的教育制度,說實在的,有夠壓抑人的。當然了,這要怪也要怪自己竟然願意跳下去玩。
我的生命價值,一開始因為功課好、考試分數高而不可一世,自認是人中之龍,受盡稱讚;但最後也因為考試,考得自尊掃地、自信躺平,最後憑著一張大學學歷遮臉,自己還是覺得有夠丟臉──怎麼自己這麼爛?真是諷刺,好像過去的不可一世都變成假的,全都變成了諷刺劇,氣自己都來不及了,有什麼好覺得了不起?我對不起自己,乃至於一看到父母兄姐,都覺得自己真是個敗將。回想起來,那種感覺有一點點像是:自己臉要擺到哪裡去?
在家,在別人面前談到學歷,自己都覺得丟臉,抬不起頭。這樣的我唯唯諾諾,講話一點力道也沒有,明明看輕自己偏偏又自傲的不得了,簡直矛盾到了極點。
來到心橋,有著與世不同的生活空間,自由的空間,有著穩定而正面的清新空氣,原本我只是個學員的角色,到後來竟也加入了這個團隊當中,其中很重要的原因,是這個團隊總裁待人的用心。
第一次見面,總裁道出了我在精神領域追求的興趣。其實這也沒什麼好驚訝的,初次見面,我好奇的只是職員口中有如神話的總裁,究竟是長什麼樣子。她說我喜歡精神領域的東西,也不過是因為介紹的人就是我喜愛研究佛學真理的教授而已,哪有什麼特別!
然而,總裁的確定性和認真,倒是令我印象深刻。
後來,總裁又說「不要為五斗米折腰」――這個陳腔濫調又如何?我又不是沒聽過!(我當時的想法)不過,其實我的心裡是在淌血的,追求社會普遍價值觀的理想目標。
對我來說,根本比不上小時候和鄰居聲嘶力竭、一同遊戲所帶來的快樂。而在人生裡,卻自願一步一步地違背自己的感覺,走向「也許」是爸媽、「也許」是哥哥姊姊的,或「也許」是世界上的人覺得比較正確的生命目標;我的感覺和自己的行為其實是分裂的,朝不同的方向前進。也不是說汽車廠公司不好,而是這一句聽來普通的成語,卻也實在地講出我過去生命的矛盾。
我,無話可說,雖然不喜歡這句成語,但也只好硬吞下來。尤其眼前那位總裁,好像是算命大師般地確定。
總裁對於「職員」或應該說對於「人」的說法是很有意思的。總裁對於找來工作的職員也是相當喜愛而且自豪的。總裁說,「我的職員,都是從路上撿來的。」也常笑謔地說,「我的職員都是從破銅爛鐵找來的」,心橋組成的職員的確有非常有別於一般團體的組成。公司從無到有,總裁一個人完全擔起訓練的工作,不管是在台北或是在美國,總裁從讀書會,從Party中,從路上的行人,找到了一堆不起眼的人,好好訓練他們,立起了心橋這塊招牌,尤其在這教育水平相當高的台北民生社區。
說實在的,當時受邀參加心橋活動的我,聽到總裁這樣的描述她帶出來的職員,我能說什麼呢?
在我過去的生命裡,生活重心及追求的都是擺在於工作技術上的競爭能力,誰的專業度高,誰就能賺多一點的錢,講大聲話。但是對於溝通及處於穩定、快樂情緒的這塊領域,卻是極度欠缺的。
而當時,我看到職員所展現在溝通及情緒上的穩定及自信,又怎麼會想探問他是高中畢業還是研究所畢業之類的問題?因為那些都已是次要的問題而已。
後來再聽到總裁描述許多職員在訓練之前的狀況,實在只能用瞠目結舌來形容而已。
人,真的是有希望可以改變的。
總裁的眼光,及努力幫助一個人成長更是值得一提,在總裁眼裡,每個職員都是一顆美麗的鑽石。
我非常同意這樣說法。一個人最重要的是做他自己,因為每個人特質不同,各有千秋。而光是去做自己,這樣的信心及動力在很多人心中仍是無法啟動的。
為此,總裁總是為學員、職員打拼。她說「只要你有1%的意願,我就可以做99%的努力」去讓事情成功,讓夢想成真。多少人從不敢夢想,到可以大膽地去夢想,勇敢地做他自己,總裁努力付出的心意,成就很多人的夢想,也是這樣心意的驅動,讓心橋有不斷的奇蹟一直發生!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